读三国系列5:英雄养成的三个条件

中国的历史,有个很不公平的规律,就是成王败寇。只要一个人失败了,他的一切都是缺点;只要一个人成功了,他的一切都是优点。一方面,人们都崇拜强者、胜利者、成功者,于是爱屋及乌,认为强者有什么特点,这个特点就是好的,不然怎么他成了强者呢?另一方面,历史都是由后来的胜利者书写的,对于曾经是对手的失败者,肯定没有好话可说。如果胜利者在编写历史时,说失败者其实是好人,那无异于自己打自己的脸。
于是,三国的历史上,镇压农民起义的曹操、刘备、孙坚成了英雄,因为他们胜利了。而张角成了人人唾弃的反贼,因为他失败了。事实上,不管按照什么标准来衡量,张角都是个不折不扣的英雄。
那么,想要成为一个英雄,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?是需要如项羽一样,拥有力拔山兮气盖世那样的神力吗?是需要像周瑜一样,面如冠玉唇若涂脂那样的英姿吗?是需要像诸葛亮一样,羽扇纶巾、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神机妙算吗?其实都不需要,只要做到三件事就可以了。
1、有一个神圣而崇高的信仰。
所谓信仰,就是一个人认为什么是真的、善的、美的、对的;什么是假的、恶的、丑的、错的。信仰无所谓好坏,甚至也没有绝对的对错,但有一个判断高低的标准。那就是对社会的贡献。信仰对社会贡献大,就崇高;信仰对社会贡献小甚至对社会有害,就低劣。
张角觉得,虽然人不一定生而平等,但为什么只能靠投胎当皇帝。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?”社会都搞官位世袭,老子走了儿子上位。他偏不信邪,非要打破这个陋习不可。这个信仰是神圣的、崇高的,因为它的目的是帮助占绝大多数的底层人民追求更大的幸福。它告诉老百姓,英雄不论出处,不用因为自己出身不好就自怨自艾,只要你敢做敢拼,就能闯出一片天地。把皇帝打倒自己当,这样的梦想,也不是不能实现。
2、有一个伟大而清晰的目标。
成为英雄的第二个条件,就是要有一个目标。这个目标,必须是很清楚的,不能太虚幻。比如张角的目标就是推翻汉朝,自己当皇帝;曹操的目标就是一统天下,然后自己当皇帝;刘备的目标是兴复汉室,然后自己当皇帝;孙权的目标小一点,保住自己的地盘——江东,看情况当小皇帝。
在三顾茅庐遇到诸葛亮之前,刘备的目标其实不是很清晰。自己的行动也没有明确的方向,一会这里打一仗,一会那里干一架,最后像流浪狗一样东奔西跑,一事无成。诸葛亮的一篇《隆中对》点醒了他,之后的行动就顺利多了。先占领荆州,再占领益州,再收服周边的群众,最后积累实力,伺机夺取天下。
3、有一种坚持不懈的毅力。
有了信仰,有了目标,最后一步就是坚持了。这种坚持,就是不管遇到了什么情况,都不改变信仰和目标。在诸葛孔明舌战群儒那一回,东吴的宰相张昭总结了刘备的失败经历,败当阳、奔夏口、弃新野、走樊城,既无容身之地。赤壁之战前,刘备都快50岁了,多半生都过去了,混得像丧家之狗一样没有容身之地。但是刘备失去信仰和目标了吗?没有。于是才有了三顾茅庐、赤壁之战,短短五年,先抢荆州、后夺益州、再占汉中,三分天下有其一。
在上一篇文章《成功的三条道路》中曾写道,靠技能也可以走向成功。实际上,一个人要成为英雄,并不需要天生有很高超的技能。刘邦是个无赖、流氓、混子,但不妨碍他成为汉朝开国皇帝。只要你有理想、有目标、有毅力,天下就会跟随你的。